夏季食源性疾病以食源性致病細菌為主,上一期在夏季冰箱貯存食品指南中,我們介紹了一種“耐寒”的致病菌——單增李斯特菌,本期我們再介紹幾類常見食源性致病菌及預防措施,讓我們安心度夏。
1. 副溶血弧菌
副溶血弧菌是一種嗜鹽性細菌,廣泛存在于近岸海水、海底沉積物及魚、貝殼類等海鮮中,附著在這些海產品的表面和體內,是我國沿海地區(qū)常見的食物中毒病原菌。主要污染的食品是海產品,包括多種海洋魚類、蝦、蟹、貝類等,淡水水產品也可受到它的污染,在含鹽分較高的腌制食品中也能檢出,如咸菜、腌肉等。主要臨床表現是急性胃腸炎、腹痛、嘔吐、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癥狀大多數人在食用后14-20小時發(fā)病。
預防措施: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熱,加熱到56℃并持續(xù)5分鐘,或者在90℃下持續(xù)1分鐘,一般可將該菌消滅。因此,生活中加工水產品一定要燒熟煮透,盡量不生食或半生食水產品,防止生熟食物操作過程交叉污染,處理水產品后的容器、砧板和刀具要及時清洗,并洗手消毒。
2. 沙門氏菌
沙門氏菌常分布在肉制品、蛋制品、乳制品、蔬菜等食物中,在自然環(huán)境的糞便中可存活1-2個月,是人畜共患疾病病原菌,典型癥狀包括發(fā)熱、惡心、腹瀉及腹部絞痛等。沙門氏菌適繁殖溫度為37℃,在20℃以上即能大量繁殖,動物性食物容易受其污染,如畜禽肉類、蛋類。
預防措施:處理食物前,應徹底清洗蛋類、肉類的食物表面,加熱動物性食品應燒熟煮透,不宜食用生的或者半生的雞蛋,以及未經處理的生牛奶。
3. 金黃色葡萄球菌
金黃色葡萄球菌菌種形態(tài)為球形,顯微鏡下形似一串串葡萄,故此得名,乳制品、肉類、糕點、剩飯等蛋白質、淀粉含量豐富的食品,最容易產生金黃色葡萄球菌。金黃色葡萄球菌常存在于人和動物的皮膚、鼻腔、咽喉、腸胃、癰、化膿瘡口中,空氣、污水等環(huán)境中。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適當的條件下,能夠產生腸毒素,引起食物中毒,起病急驟,有惡心、嘔吐、腹瀉等癥狀。
預防措施:牢記在安全溫度下保存、加工食物,生熟分開,盡可能采取熱處理確保殺滅細菌,熱處理后避免二次污染。 應注意改善環(huán)境衛(wèi)生和操作者的個人衛(wèi)生習慣,飯前便后勤洗手,手部有創(chuàng)傷的人員不應直接接觸食品,防止傷口處微生物污染食物。
深芬儀器CSY-WSW微生物致病菌快速測定儀集溫控技術、生物技術、光譜分析技術于一體的微生物致病菌檢測儀,微生物致病菌快速分析儀操作簡單,無需增菌,縮短了檢測時間,微生物致病菌快速測定儀能夠快速檢測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志賀氏菌、李斯特菌、副溶血性弧菌、溶藻性弧菌、阪崎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蠟樣芽孢桿菌、銅綠假單胞菌含量,是一種新型的快速檢測微生物致病菌含量的儀器。